关于赴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学习考察情况汇报

 

5月下旬,我会组织省内十余家副会长担保机构负责人前往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协会)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听取介绍,大家对安徽担保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留下深刻影响,特别是对他们“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错位发展”的成功做法很受启发,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1、组织架构。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并出资设立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在原省担保中心的基础上吸纳省科技投资公司、省经贸投资公司、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省创新投资公司200511月挂牌运营,注册资本18.6亿元。经过这几年省政府、省财政的支持,不断增资,目前注册资本69.9亿,实收资本78亿,总资产超过100亿。

安徽省担保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由省信用担保集团领导交叉任职,协会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推进力度很大,在全省360家担保机构推广精细化管理,今年要完成行业标准、担保业务指导、行业自律及培训工作。上半年协会组织完成了全行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良性发展。

2、运作模式。集团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信用担保体系,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经营宗旨,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担保再担保业务为主线,以信用支撑和融资支持等多种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股权投资以及中介服务。主要业务分成三块:第一块是直接担保,去年完成199亿元,集团分6个部在做,已经做到全省16个地市、120个县(市),实现全覆盖。第二块是再担保,去年完成476亿元,是兜底的再担保。第三块是投资,参股控股一批省内优质企业(包括上市公司),获得比较良好的投资回报。

 3、经营业绩。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380家,注册资本金449.55亿元,户均注册资本1.18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融资性担保机构242家随着规模实力不断壮大,担保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截止去年底,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企业户数为4.17万家,在保余额1233.57亿元。整个集团去年完成675亿元的担保量,2014年目标770亿。在经营中,去年发生了1.34%的代偿率,今年1-5月份更高些,但准备金能够覆盖。

二、成功做法

通过双方互动交流,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数据比对,由于两省经济情况不同,我省担保发展实践和安徽也有很大的不同,可比性不强,但安徽的做法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1、政府主导。安徽省政府对担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担保机构的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安徽省人民政府第250号令(省长令)【安徽省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试行)】》(201431日起试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从财力保证、政策扶持、地方配合、再担保体系建设等多方面鼓励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省政府还指定省财政厅牵头,省金融办、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信用担保集团共同参与。从制度、财政、管理等方面,合力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目前安徽省担保集团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担保机构了。

 2、上下联动。省财政每年拨11亿元用于县市级担保机构增资(连续5年),同时县市级财政配套同样资金扶持担保机构。省担保到地市担保到县域担保还通过参股形式实现上下联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发展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促进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协调发展。省级担保集团还采取参股不控股的做法,去年用财政资金20亿元以股权投资方式对全省80多家担保机构进行现金注资,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解决后顾之忧。在省担保集团层面,再担保的作用尤为突出,形成了以国有担保为主干的担保体系,占到去年全省1300亿担保总量中的900多亿,是全省担保行业的主力军。

 3、构建体系。通过省信用担保集团强化再担保功能,对符合条件的市、县(市、区)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承担连带责任比例再担保,为商业性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一般保证责任再担保,增强分担风险增加信用的能力,提升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水平,提高再担保覆盖率。目前巳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城乡、多层次差别化的融资性担保体系。

    4、形成合力。由省金融办牵头,省银监局、省财政厅、省农信社、徽商银行等配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信用评级和监管评价结果,促进银担合作。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强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承保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降低保证金存放比例,逐步取消保证金。建立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将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与财政性资金存款及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挂钩。

三、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考察,看到安徽担保行业健康跨越发展,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浙江担保的信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我省担保业要紧跟经济发展大势,在监管部门领导下,结合担保主营业务的特点,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从担保机构自身的现状和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出适合自已发展目标和正确定位,用创新的思路迈上新台阶。

1、各级政府加大对担保行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涵盖资本金注入、风险补偿、担保贴费、低费率奖补、税收优恵等在内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对融资担保机构监管与扶持责任,为改善我省资金链、担保链危机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建议增加省级财政对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补贴,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引导等手段鼓励银行与担保机构以及受保企业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增强担保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2、提升监管服务理念,改善监管服务。重质量,淡化数量;从监管到监护。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强调底线,明确可为不可为,宽严相济,鼓励创新,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强信心、渡难关、再发展。对浙江担保业进行顶层设计与规划,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切实推进落实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商业性担保为主体,互助性担保为补充的融资担保组织体系,形成与浙江经济结构、社会发展基本相匹配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

改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年检管理,对符合监管指标和信用评级等级的担保机构2年年审一次,对优秀的担保机构放宽到3年一次,实行备案制度。同时加强对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工作,每年一次。

3、切实发挥省再担保的作用。做大省再担保的资金规模,降低门槛,不分资本属性,扩大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项目准入范围,实行按比例同步代偿的有效再担保风险分担机制。省再担保机构应通过资本实力、政策优势,提高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认同,扩大担保公司信用放大倍数,有效分担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要形成合力,争取国家代偿资金专户支持(我省2013年度为0,安徽取得国家代偿资金专户补偿3亿元),切实形成我省再担保公司对全省担保行业引领、增信分险、体系建设的三大基本功能。

4、进一步发挥省级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协会与行业主管部门和担保机构之间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协会网站、刊物(《浙江信用与担保》)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反映行业呼声与诉求,加强对融资担保行业的正能量、正形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增发展信心,为我省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

2014716

                                   

              

附:1、《安徽省人民政府第250号令(省长令)【安徽省融资担保公司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3月1日起试行)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

主办单位 : 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 浙ICP备07502733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民和路836号保亿中心B座2701室 电话:0571-88211135
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 ©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