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本、固根、开花、结果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服务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力合担保服务”),为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获得浙江省首批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中新力合担保服务以新的主体身份承继了母公司所有担保业务,同时也原汁原味的传承着企业文化与创新精神。
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基层实践中,公司与22家银行合作,累计服务1800余家小企业,累计担保额92.2亿,目前在保余额23.4亿。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已累计发行11期,贷款额累计达7亿。根据2011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公司户均担保额为285万,90%为纯信用担保。
“清静无为以求,则自见其本”。担保行业所服务的对象是银行这些主流金融机构所放弃的微小企业群体,而它们恰恰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具备了“天然的行业道德优势”,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潮流。当我们以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静心思考时,其本自现,因此应其而生的愿景“致力于成为中小企业综合化金融服务商”,则成了我们矢志不渝的立业之本。以担保为立足点,我们加入了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队伍中。但是,一方面担保业能促进融资交易而被小企业需要,而另一方面它又依赖于银行而丧失了生存自主权。利润薄、风险高、依赖银行,并且与银行合作的准入门槛高,面对这些难题,我们担保机构又该何去何从?
一、顺然而然,巩固经营之根
当我们真正理解满足小企业需求是担保业“顺然而然”的事情时,便能在各种客观的阻碍中,领悟到无阻无碍、流畅通达的立业之道。我们不再拘守于现有的金融产品,而试图整合各方金融资源,将传统的“我给”变成了对“你要”的服务思考,从而迈上了金融产品创新之路。
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根绿枝破土出。2007年初,中新力合在全国首创架接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隧模式”,在传统的“担保、银行、中小企业”三方关
系之外导入第四方,由其承诺对企业的偿债风险实施购买股权、注入现金流等积极措施,从而有效规避成长型小企业破产清偿的危机,最大限度保留企业的潜在价值。该模式给初创企业以股权增信、实现债权融资的机会,一方面连通了企业
和银行的“桥”,也打通了企业和资本市场的“隧”,真正构建起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桥梁和隧道,使得高附加值和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够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增信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应举措,来满足对应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顺利地实现信贷融资,从而在真正满足成长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有效帮助了风投机构实现了目标企业的潜在储备。第四方的介入,真正意义上架起了沟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桥隧作用,并且为银行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业务构建起“第二道风控防线”。
在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持续创新,是我们固本培元的养料。2008年伊始,我们又以“桥隧模式”为思想源头,再度推出升级版的“路衢模式”。进而从原本的传统信贷融资“风险分担方”,转而走向融资服务市场的“前端”,成为一名资源整合者、产品设计者及市场推广者。所谓“路衢模式”,形象比喻就是将各类金融资源(担保、信托、银行、投资)、各个市场主体(担保公司、信托公司、银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者等)和政府主体通过有效的融资模式链接起来,构建起条条大路、座座大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途径。该模式的初始运作方式是:由信托公司发起信托计划,所发行的信托产品由政府财政资金(或专项引导基金)、社会资本等共同认购,所募集的信托基金将投向经过信托顾问筛选出来的、能够体现政府扶持意愿、且符合特定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优质中小企业。如“路衢模式”的衍生产品“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则为长久以来受困于融资难题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虽然“桥隧模式”打通了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割裂,但这种方式必须建立在风投与贷款企业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属于“一对一”的方式,无法实现大面积批量化的推广,而“路衢模式”则构建起网络状的资金融通体系。它不仅覆盖面更为广泛,而且将风险投资对单个企业的认可这一合作前提,改变为对一批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整体认可,演变为“一对多”的模式化产品。
“流水不腐,本性不变”,像水那样在从容不迫中始终保持流动的活力,追本逐源,中新力合担保服务以服务小企业为目标不断地寻找新的立业点,不断的更新为社会服务的方式、新的途径、新的路子。
二、欣然而然,承蒙社会之恩
“雏鸟初长成,衔食哺其母”。我们从落地之初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要什么?做什么?”,在做的过程中也在不停思考“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正因为将自身视为一家“社会化的商业机构”,从而将产品创新着眼于“以最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动金融业的变革,降低社会总成本,解决社会化的问题”。
“以企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感知,让我们面对社会的养育之恩,感激的弯下腰,像流水一样不争、居下、融通,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欣然而然的回报社会——我们不回避风险,而是引进价值维度进行风险管理,设计“互助融”、“增信保”等组团型担保产品,切实实现风险分担而非风险传递;我们不依靠抵押物,而关注第一还款来源,为缺乏足额抵押物、有创意有技术但无市场数据的成长型小企业提供纯信用担保服务;我们不追求高额度,而以更低的户均担保额提供给这些正需要资金的客户,让它们得到适合自身发展阶段规律和特征的钱;我们不注重仅完成自身业绩、关注自身发展,而为缺乏现实的资金使用经验的小企业提供合理建议,让其学会控制“多拿钱、乱花钱”的欲望,从而帮助它们真正得到发展……
三、自然而然,提振行业之魂
2010年国家“民间投资36条”明确提出了“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这对于之前即以民营资本身份走上信用担保之路的我们来说,无疑是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同年3月,由中国银监会等七部委颁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它标志着融资性担保行业今后有了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部门,使经营者和管理者都有了依法经营和依法监管的依据……从整个担保行业经营环境的规范性变化,不难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我们担保行业的服务和产品因为符合社会的利益需要而受到认可和接纳;二是社会开始支持、围绕、保护这朵初绽的欣欣向荣之花。因此,以一种系统性、整体性的事物发展规律来看,外部环境的逐渐利好变化,表明我们担保行业的发展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果把中小企业比喻成如同商海中一座庞大的冰山,那么目前能获得融资的中小企业,依然只是冰山浮出海面的尖尖一角,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沉眠深海。让更多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浮出海面、走向成功,是我们整个担保行业存在和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是我们甘愿为之长期努力的共同愿景。今天的中新力合担保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大布局中,依然只是小小的一员。我们担保行业甚至整个民间金融机构依然面临一些较为严峻的考验,但我们相信创新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今天的大会以“信心、责任、创新”为主题,振奋了我们的信心,真诚的希望我们整个担保行业携起手来,阐扬全省600多家担保机构的力量之魂,迎来硕果累累的行业兴盛之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