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企业局
一、2006年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信用担保机构数量、组织结构和分布
1、担保机构数量。2006年底止,全省共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73家。
2、组织结构及分布情况
全省信用担保机构中,公司制法人262家,占95.97%,事业法人6家,占2.20%,社团法人5家,占1.83%。属于市级的有120家,占43.96%,属于县级的有124家,占45.42%,属于乡镇级的有29家,占10.62%。其中杭州市65家、宁波市29家、温州市28家、嘉兴市37家、湖州市15家、绍兴市21家、金华市21家、衢州市19家、丽水市10家、台州市18家、舟山市10家。
3、从业人员情况
273家担保机构从业人员总数2223人,其中占用机关编制的人数25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396人,退休聘用130人。
4、保费收费标准
保费收费标准根据担保期限按银行同期利率的10%-50%收取。
(二)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资金筹措
273家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总额65.24亿元,担保资本金最高的有2.75亿,最低的仅60万元,平均2390万元。担保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有55家占20%,(其中有27家不足500万元),1000万元及以上不到2000万元的有82家占30%,2000万元及以上不到3000万元的有59家占21.6%,3000万元及以上不到4000万元的有26家占9.5%,4000万元及以上不到5000万元的有10家占3.7%,5000万元及以上不到1亿元的34家占12.45%,1亿及以上的7家占2.56%(其中注册资金1亿及以上的5家)。总体来看,担保资本金在1000-5000万元有177家占64.84%,担保资本金在5000万以上占15%,两者占比之合达80%。
(三)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协作
1、协作银行
担保机构协作的银行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商银行、浦发行、信用联社、浙商银行、广发行、光大行、中信行、深发行、兴业行、民生行、华夏行、农村合作银行等.
2、担保机构与银行分担风险比例
273家担保机构中,风险全部由担保机构独家承担的221家,占80.95%, 52家担保机构与银行承担风险的比例为9:1到5:5之间,大多数是8:2。
3、担保机构与银行协议放大倍数
最低的是3倍,最高的是10倍,大部分是5—8倍。
(四)担保业务开展情况
1、截至2006年底,累计担保企业户数53331户,其中本年19352户,比上年增长84%;累计担保笔数116678笔,其中本年35015笔,增长23.31%;累计担保总额7609060万元,其中本年2436055万元,增长20.61%。在保企业户数19974户,担保责任余额1556088万元。
2、资金运用情况。
担保资金用于证券投资的有105万元,占0.016%,用于股权投资的有28906万元,占4.43%,用于债权投资的有3521万元,占0.54%,用于其他投资的有16640万元,占2.55%。5++-4
3、代偿情况。累计代偿1010笔,代偿总额18107万元,追偿总额7409万元,已确认损失2552万元,代偿率0.24%,实际损失率0.34‰。
4、财务状况。
273家担保机构累计实现收入总额102259万元,其中担保费收入67185万元,投资收益4252万元,其他收入22524万元。2006年当年实现收入总额47650万元,比上年增长87.83%,14其中担保费收入29464万元,增长83.18%;投资收益1852万41141元;利息收入4016万元;其他收入12317万元。
累计营业支出总额50544万元。2006年当年支出总额25510万元。
2006年末准备金余额31146万元。
累计纳税总额10478万元,其中所得税4470万元,营业税4951万元,其他1054万元。2006年纳税总额6090万元,增长144%,所得税2412万元,增长161%;营业税3540万元,增长380%。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0580万元,其中有盈利的机构182家,盈利总额25419万元;亏损的机构有47家,亏损总额4839万元,不盈不亏的机构有44家。2006年实现利润总额12804万元,增长162%。
已获得财政补偿资金总额11216万元,其中有9180万元列入风险准备金。其中2006年财政补偿资金4772万元,增长53.84%。
资产总额771872万元(其中货币资金301838万元),平均2827万元;负债总额114977万元,平均421万元。
(五)信用担保机构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担保后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9万人,新增销售总额1525亿元;新增利税总额118亿元。
二、我省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省担保机构定位较为准确,运作比较规范,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提升中小企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
1、担保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生态环境高度相关。信用担保作为金融业的辅助产业,其上游环节是中小企业,下游环节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较强的经济发展活力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担保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从我省情况看,杭州是我省经济最为发达、金融业最繁荣的地区,担保机构数量也居全省首位,2006年底已发展到65家,规模也相对较大。相比之下,经济欠发达、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担保机构发展也相对缓慢。
2、担保机构规模不大,与中小企业匹配性强。据统计,全省27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平均担保资金总额2390万元,且主要集中在1000-5000万元之间,占65%。担保机构规模虽不大,但与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较匹配。
3、风险控制良好,经营比较稳健。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风险控制模式,运行比较稳健。在实现担保规模稳步扩张的同时,我省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总体良好。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省27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代偿率为0.24%,实际损失率仅为0.034%,我省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水平处于全国前例。
4、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民营担保机构发展迅速。随着我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担保业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近年来,以政府为信用担保主要投资者的格局正逐步改变,大量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担保行业,民营担保机构迅速崛起。目前全省27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政府出资总额16.18亿元,占比24.81%;法人出资总额21.69亿元,占比33.23%;自然人出资27.38亿元,占比41.96 %。在担保机构初始发展阶段,这种以民间资本为主的资本构成,既充分发挥了政府信用的引导作用,又调动了民间投资积极性,有利于担保机构按市场化运作,也有利于分散风险。
5、行业分工初显,市场集中度逐步上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出现了一批具备较强实力和较高专业水平、在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担保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由政府主导的担保机构;二是专业型担保机构;三是综合型商业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已成为我省担保业的中坚力量,代表了我省担保业的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方向。
6、行业协会自律组织应运而生,承担起行业指导行业服务行业发展的任务。截止2006年底,我省已成立6个担保行业协会,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于
7、担保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大大提高。
为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担保机构规范化发展,在全省开展了“511担保机构规范提升工程”。在原重点培育的100家担保机构中,验收认定了50家规范性担保机构,再次确定第二批规范提升100家担保机构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并按经营业绩、风险控制能力等指标评选出了浙江省首届十佳担保机构,担保行业得到进一步规范提升。同时,省信用与担保协会联合浙江大学在全国首创组织开办了“浙江大学担保专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110名担保机构高层管理人员和中小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该研修班。
三、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担保资金规模过小,放大倍数不高,资金成本过高。
我省平均担保资本金为2390万元,虽然比去年1860万元增长了28.5%,但规模仍显过小。06年我省担保总额为243.6亿元,相对于担保资金65.24亿元,放大了3.73倍,与银行协议中的5-10倍相差甚远,这也导致了担保资金过多闲置,增加了资金成本。如果按照放大5-10倍的标准,我省尚有82.6-408亿元的担保潜力尚未挖掘出来。建议各地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风险补偿机制,引导我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做优。
2、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合作机制不紧密,担保机构在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截止2006年底,全省273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贷款风险全部由担保机构承担的有221家,占比高达80.95%,只有52家担保机构与银行有一定的风险分担,分担比例在9︰1到5︰5之间,大多数为8︰2。总的来看,我省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多数担保机构在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生态建设,加速建立金融机构与资产优良、管理规范、诚信经营的担保公司合作机制,促进“银、保”合作。
3、省级再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应尽快完善我省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全省的再担保机构(基金)。在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大环境下,我省目前还没有成立省级担保或省级再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基金)的缺失使我省担保体系的系统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释放,致使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的质量不高,限制了我省担保行业潜力的充分发挥。建议尽快完善我省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发布的网络体系,实现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查询、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尽快成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基金),为基层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信用升级,分散担保体系的系统风险,履行担保业务的监管职责。
4、担保行业监管体系尚未建立、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
信用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需要各担保机构规范运作,严格控制担保风险,但目前我省信用担保行业对以担保为主业的担保机构的监管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还没有一套担保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