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不断扩大,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作用逐渐显现, 从2002年我国国内担保机构的848家到2005年我国担保机构数量迅速上升至2200左右,信用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在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进入市场为我国信用环境增添生力军的同时,隐患也随之增加。在担保业务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些担保机构由于缺乏对市场和法规的正确认识,盲目抢占市场、急功近利,缺乏专业的操作规范,为金融生态环境种下了一颗毒瘤。
从担保业务的操作上来说,信用调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要从根本上规避风险,担保机构必须从源头上就做好防范措施。担保机构的主要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银行授信等从业资历和经验,而实际上担保机构成立时间一般不长,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对被担保人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能测算,对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根本无法做出判断,对《合同法》、《担保法》等与担保业务密切相关的重要法律和法规知之甚少,不能完善和落实反担保手续,风险意识薄弱。
2004年8月,陕西在全国率先对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管理,所有从业人员今后必须获得资格认证书后,方能上岗。担保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逐渐被全国信用担保机构所认识和认同。
2008年5月,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在杭州成功举行了信用担保行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试点工作,选择了第一批信用担保机构从业人员进行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经过精心准备,于2008年10月向全省推开信用担保行业从业资格认证考试,为信用担保行业从业规范做出了首个重要尝试。
通过参加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的从业资格培训,众多担保机构认识到防范担保业务操作风险的重要性。作为浙江省信用担保行业中的一份子,我公司通过这次培训,
此外,要培养从业人员的判断能力和审查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分析被担保人举债是否合理。分析被担保人举债是否合理,是是否能够办理担保业务的前提。 也就是要通过对被担保人经营季节性变化、销售增长导致的资金需求、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周转效率变化导致的资金需求、盈利水平、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折旧、 长期投资支出、利润分配、一年内到期的债务等方面全面的分析来确定其借款需求是否合理。根据企业营运特点、经营周期、财务状况等方面来分析借款人真实借款原因和可能的借款需求。
二是要分析被担保人还款来源是否有保障。借款人还款之际,就是担保机构保证责任解除之时。借款人还款能力弱,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大。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分析,回避高风险的客户,选择还款能力强的借款人开展担保业务,是确保担保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关键。
最后,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所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只是一个规范信用担保环境的契机,一个引导信用担保环境更完善的举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各大信用担保机构要站在自身发展的立场上,自身不断规范,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才能为全省、全国的信用担保乃至金融发展推动作用。
台州市银合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张瑶
2009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