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严峻 力防风险
—余杭区担保协会召开担保风险分析座谈会
参加本次风险分析座谈会的6个会长单位,都是我区担保行业的骨干。今年1-9月,已为294户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总额16.32亿元,9月底余额为13.67亿元,受保企业中87%为工业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占5%,农业种养龙头企业占8%。通过各单位近期深入受保企业了解的生产经营情况看,当前“非常时期”出现的共性问题一是企业信心减弱,二是经营困难叠加。突出表现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企业订单大幅减少。我区主要支柱行业——家纺服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大幅下降,部分产能放空,而国内市场开发根本赶不上。二是生产原料价格连续快速下降,反使企业效益不好。库存是高价原料,产品却只能按现价销售,结果有销售就亏损,由于对原料降幅无法预测,出现有单不敢接,有钱不敢进料的现象。三是劳动用工刚性成本增加。特别是10月份开始实行“五费合征”,使生产经营现金流趋紧,企业反应较多;四是应收账款周期普遍延长影响资金周转;五是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有的受保企业为了完成“项目推进”任务,借入的流动资金变成固定资产,使现金流发生困难,直接影响生产正常开展;六是反担保资产价值缩水,放大了担保风险;七是银行实行客户结构调整,使一些企业难于续贷,致使生产经营发生困难。座谈会认为目前受保企业的现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这类企业有一定实力,银行也有明确支持态度,现金流比较稳定,偿债能力比较好,这类企业约占1/3;第二类是生产经营基本稳定的企业。资金虽然比较紧张,在贷款融资不间断的情况下,即使市场有波动,效益有下降,现在还能维持生产经营,一旦外部环境改善,企业仍可能良性发展,这类企业占1/3多一点;第三类是困难叠加的企业。这类企业所处的行业基本不被银行看好,且自身实力较差,有的还有民间借贷,现金流十分紧张,目前“过冬”不易,有的已经到了关门的临界点。这类企业接近1/3,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他们也是银行紧盯的主要目标,担保机构极有可能“垫底”。
受保中小企业中出现如此集中的高风险群体,这在我区担保业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如果目前的情况持续下去,后几个月,可能会有持续的大额代偿发生,因此形势异常严峻。
针对以上问题,会长们认为担保机构要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思路,坚定发展信心,为中小企业服务决心不动摇;要相信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落实,在政府帮助下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同时,最关键是担保机构要练好内功,加强防范,迎接春天的到来。
为此,要以临战的姿态切实完善和落实各项风控措施。一要对受保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对一类企业要继续支持,二类企业要关注,三类企业落实专人监控。对风险度较高的行业和企业要采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举措,如停止或减少担保额度、缩短担保时间、增加反担保资产等措施来应对。二要对受保企业加强跟踪监管,尤其是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关联企业、企业互保、多头开户、一物二抵、民间借贷、移民倾向等易发风险环节。三要加强与银行沟通,及时掌握担保贷款的资金流向,既共同交流受保企业动态信息,又要防止银行及民间资金转嫁风险。四要发挥担保协会交流平台作用,加强担保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防止一个企业几家同保、同一资产多处抵押,努力避免连环风险。五是各担保机构都要盘清家底,实行风险底线管理,做好风险处置预案,掌握处置和化解风险的主动权。六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要善于把握危中之机,谋划长远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使担保行业在克服困难中创新创强,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鉴于目前担保行业面临的复杂情况,会长们也非常希望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能发挥作用。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初制订的扶持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判定的,下半年严峻的局面出现了,要求加大风险补偿力度,通过帮助担保行业进而支持广大中小企业“过冬”渡难关。
二、资金是企业命根子,要努力减少和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建议政府协调银行,如对某企业实施“收而不贷”,要事先与政府沟通,努力做好相关工作,防止资金链突然断裂致企业于绝境。同时请人民银行协调各金融机构,如要对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企业“收贷”或“缩贷”,要求把真实信息与担保公司及企业先沟通,共同做好善后工作。
三、对民间资金加强监管和引导。对目前已进入中小企业体内的民间资金要排查摸底,分类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监管、规范和引导。避免因民间资金的问题引发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从而危及银行贷款安全、企业生产经营及社会稳定,对我区金融生态环境带来严重不利影响。(龚惠中)